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银川分所
客户服务热线: 177-5230-9237

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方案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银川分所享受直接入库备案为服务机构;客户(创新主体)可使用科技创新券抵扣50%的服务费。具体如下:


创新券补贴服务:发明专利3000元/件/有技术方案(原价6000)、实用新型1500元/件/有技术方案(原价3000)、外观设计500元/件(原价100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咨询服务(价格面议)、知识产权贯标辅导初审:2万元/件(原价4万元/件);

特惠服务:商标注册800元/件(原件1000元/件)

其他服务:宁农高申报咨询服务、科技型中小、其他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贯标辅导、研发费归集、技术交易、技术查新、专利交易、技术合同审查等。


注:抵扣业务及额度以创新券平台发布内容为准。

详情咨询:17752309237(微信)刘总

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发〔2020〕27号

各镇人民政府、农林场,市直有关部门、事企业单位:

现将《青铜峡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2日




青铜峡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9〕44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3.75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市林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突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机械化生产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5.5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市林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显著提升,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机械化率总体达到8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1.提升农机装备创新能力。通过政策、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现有农机制造业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鼓励新大众、民乐、塞上阳光等农机制造企业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投入,做强做优农机制造企业。(牵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税务局)

2.完善农机装备产业配套。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引导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推动形成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农业农村局)

3.建立产、学、研、推、用技术创新体系。围绕特色农机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牵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农业农村局)

4.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实施行业规范管理。督促农机装备行业开展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等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推进农机产品性能特别是作业效率和舒适性、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水平明显提升。(牵头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

(二)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1.加快补齐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聚焦薄弱环节,加大试验示范和服务支持力度。一是试验示范大田玉米籽粒直收和制种玉米抽雄、收获机械化技术,到2025年基本实现制种机械玉米抽雄率达到60%,制种机械玉米收获率达到50%。二是推广无人机飞防和高低隙喷杆喷雾等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逐步实现高效质保统防统治,全区域覆盖。三是依托粮油加工企业、种粮大户以及农机合作组织建立粮食烘干中心,解决玉米、水稻产后烘干问题。四是推进主要农作物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商品化、集约化利用,探索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利用新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

2.协同构建主要农作物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

3.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机械化。围绕畜牧养殖主要开展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四个环节的粪污净化、粪污干湿分离、推粪、吸粪、粪污运输、挤奶、喷淋、自动添料、料槽清理、羊毛自动修剪等十项机械化技术,试验引进环境控制和粪便处理环节新机具。围绕葡萄机械化生产加快开沟、中耕施肥、株间除草、植保、剪枝以及埋藤六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应用,推进葡萄生产农机具升级换代和研发。围绕经济作物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耕作、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卷帘,露地蔬菜的播种、起垄、移栽、植保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加强对螺丝菜等经济作物收获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水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1.加快主要农作物种植先进机械化技术示范应用。全力打造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种植高标准示范区,围绕水稻机械化种植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旱穴播、机械移栽等三种种植模式,到2025年形成完善技术模式体系和机具配套解决方案。玉米、小麦机械化种植中仍以玉米精量播种和小麦统播为主,试验示范推广耕播一体复式机械化作业。(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

2.推进主要农作物耕种环节智能化农机发展。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推进耕种环节智能化农机发展。扎实推进耕种环节智能化新技术,积极引导大中型拖拉机配备导航定位、作业监测、自动驾驶等终端,促进农机精准作业、精准服务,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不断打造新型技术推广和作业服务的样板,引领农机化技术和作业服务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稳定农机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定位,不断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农机推广人员与农机生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持续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主动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1.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引导农机服务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

2.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机作业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建设农机具存放、烘干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快推进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适应不同产业小农户的农业作业环节需求,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托管模式。加强农机作业托管的服务标准建设、服务价格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促进农机作业托管规范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

(五)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1.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围绕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示范推广集深(松)翻、联合整地、激光平地于一体化的耕作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动全市农田地块小并大、陡变平、弯变直,提高农业机械种植和收获的适应性,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2.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扶持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服务组织改善生产建设条件。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维修及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税务局)

(六)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需要,切实加强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强化政风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农机队伍素质能力。加快建设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组织开展农机技能竞赛,培养一批农机生产及使用“土专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机企业、合作社培养农机生产、作业操作、维修等技能服务型人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和返乡农机从业人员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懂生产、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和实用人才,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不断强化农机监督和管理工作。

持续深化农机免费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加强农机安全联组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向农村延伸,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支持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推选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法、快速救援、机具抢修和跨区作业实时监测调度等能力。强化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压实农机产销企业和维修网点维修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压实部门责任,解决突出问题,破除发展中的障碍。各部门、各镇场要高度重视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部门、各镇场要在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给与政策倾斜。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农机深松深翻、秸秆综合利用及农机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补贴。不断拓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整合技术、人才、资金设备及服务等资源,加强与有关院校、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制造企业联合,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加强舆论引导,推介典型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联系邮箱:hxhc0951@163.com
联系地址:宁夏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B区403室
联系电话:0951-383 7264 / 177 5230 9237